用制度為現代學徒制護航
在實行學校和企業雙重培養的教學模式中,企業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在校生進行培養,而“學生畢業后是否愿意到校企合作企業就業、企業對學校教學的投入是否會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是很多企業顧慮的問題。
學徒制是最早形式的專業技能培訓方式。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對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大,傳統的學徒制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現代學徒制于是應運而生。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教師和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F代學徒制實行企業和學校結合培養的模式,學生具備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工。學校職業教育中的理論學習與企業的實踐密切結合,盡量多安排實踐講授,縮減傳統的理論教學課時。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學必須整合一切教學資源,以突出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素質為主,注重實踐性,創新教學模式。
實施現代學徒制有助于學校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近10年以來,不少企業均不同程度地遇到“用工荒”的問題,招聘不到應屆畢業生。每年學校招聘會上總會出現一些用人單位席前鮮有問津的現象,甚至連一個畢業生都招不到。而另一方面畢業生也普遍感覺對企業不了解,不知該將“繡球”投向何處。對此問題,學校應以用人單位的需求為目標、以學生的培養為核心,選擇與有合作意向的優質企業簽訂協議,進行校企合作。企業作為學校的實踐基地,學校定期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教學,企業選派優秀的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在校內的日常教學活動中,企業選派專業人員到課堂進行實踐講授。校企雙方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學生的培養工作。此外,實施現代學徒制還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學?梢酝ㄟ^引進企業優秀人才及定向培養來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質量。“雙師型”教師必須能夠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并及時將新理論、新工藝傳授給學生,還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能力,可以準確、規范地向學生進行示范操作演示,對學生的實際操作給予準確、有效的指導。在校擔任理論課教學的專業老師的普遍特點是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不足,增長教師的實踐經驗、提高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在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中,專業教師作為帶隊老師應當深入教學實踐中,通過專業人員的現場指導,既教學生又教老師,使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更加形象地將實踐經驗運用到理論教學中,增強教學的吸引力。
據相關權威機構調研發現,現代學徒制自被提出并開始實施以來,已引起各方關注,相關管理部門多次出臺配套政策,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企業參與的積極性正在減退,各地實施的進度正在變緩。如何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從而促進現代學徒制正常開展已成為各地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在實行學校和企業雙重培養的教學模式中,企業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對在校生進行培養,而“學生畢業后是否愿意到校企合作企業就業、企業對學校教學的投入是否會只有投入沒有產出”是很多企業顧慮的問題。企業出于擔心“為他人做嫁衣”的心態,往往只是讓學生從事低端的工作,不讓學生接觸技術性的工作。如何打消企業的顧慮是各方均應思考的問題。對于學校來說,筆者認為,其應該采取加強校企文化建設的方式來增加校企合作的成功度。校企文化是企業文化與學校文化相互磨合而形成的一種兼具企業管理和學校教育雙層文化背景的文化,校企文化建設是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趨勢。如:學?梢詫iT開辟空間建立校企文化長廊,宣揚企業文化,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感覺到合作企業的文化氣息,使學生提早適應企業環境;學校根據企業的需要定向培養學生,開設以企業名字命名的班級,班級學生畢業后只要愿意都可以到企業就職,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企業的認可。
此外,建立好的機制也是關鍵。學校站在決策層進行統一規劃,在有關政策、法規的約束下與企業建立學徒工組織機構,制定合理的資金管理、獎勵機制。學徒工組織機構成員由校領導、企業領導、專業教師組成。學校負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校企共同保證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實施。為了明確學校、企業、學生三方的權利和義務,要簽訂學徒協議,明確各自的職責。此外,為了更好地保障學徒制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學校還需要制定表彰獎勵機制,獎勵資金的來源主要來自企業,部分合作企業也可以在學校設立以企業名字命名的獎學金,學業優秀的學生可以獲得企業提供的獎學金。這樣就會加深學生對企業的了解,畢業后更加傾向于到企業就業,對企業的忠誠度更高,實現校企共贏。